BOB半岛“新房子既宽敞又安全”:北京沿河口村温暖新居梦
栏目:行业新闻 发布时间:2024-02-15 05:08:45

  BOB半岛“真没想到灾后重建给我们带来了如此惊喜,能住进如此敞亮且安全的小别墅。”沿河口村的赵阿姨满怀期待地谈及即将搬入的新居。

  “真没想到灾后重建给我们带来了如此惊喜,能住进如此敞亮且安全的小别墅。”沿河口村的赵阿姨满怀期待地谈及即将搬入的新居。

  去年7月,“23·7”极端强降雨让北京市门头沟区多个村庄遭受严重洪灾,斋堂镇沿河口村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受灾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洪水和泥石流的双重冲击,使得村内房屋遭受重创,幸运的是,及时的转移保证了村民的安全。

  灾后,重建工作迅速展开,沿河口村的未来规划让村民们看到了希望BOB半岛。政府提出的异地安置指导意见,不仅重建家园,还规划建设了村委会、文化站、健身场所等一系列公共服务设施,充分考虑了村民的生活和发展需求。

  2023年10月25日,施工单位入场开始地基处理,仅用3个月时间,即到2024年1月30日,新的小洋楼已交付村民。许多村民已经开始规划新居的装修,期待新生活的开始。

  “洪灾带来的伤痛仍难忘,但政府的关怀和支持让我们看到了新生活的希望。”赵阿姨感慨道。根据安置规划,政府提供了9.5万元的房屋重建补贴,她仅需支付超出120平方米的部分,即以每平方米1600元的价格,获得了一座170平方米的小洋楼,象征着一个新的开始,充满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

  从北京斋堂镇政府出发,沿京西腹地的山路前行,半小时的车程就到达了门头沟区斋堂镇沿河口村一个在灾后重建中焕发新生的村庄。

  这里,新建的两层小洋楼整齐排列着,如同生机勃勃的新芽,矗立于村落之中,映射出一派繁荣景象。

  孙阿姨,一位六十多岁的当地居民,年轻时从东北嫁到北京,退休后与老伴回到沿河口村祖宅生活了十多年。

  经历了“23·7”极端强降雨的摧残,她的家被毁,与村民在长城5号敌台上度过了三日三夜的艰难时刻。尽管遭遇灾难,但孙阿姨庆幸大家平安无事。“当时景象令人心痛,但幸存下来便是希望。”她回忆道。

  孙阿姨对此感到欣喜,“此前每到六七月份的汛期,就会心惊胆颤害怕下雨发生洪灾,如今终于有了一个更安全的家。”

  她对选择的170平方米的新房满意之极,宽敞明亮的空间让人心旷神怡BOB半岛,相比之下,过去每逢暴雨就让人心惊胆战的日子成了过去时。“新家不仅宽敞,还在灾害防护上做了充分的准备。”

  尽管新居尚待装修,但孙阿姨已经准备好迎接新春的装饰,计划在大年三十一早上就去新房悬挂寓意吉祥的对联和红梯,以及在二楼露台插上小红旗,迎接新春的到来。

  对政府整村搬迁工作感到满意和认可的还有村民高大爷,当记者问及整村异地安置后给他交付的新房子时,高大爷面带笑容地说道:“新房子我们挺满意的,非常的宽敞,我们的建筑面积是170平方米,比我们之前的房子可大多了。”

  高大爷今年已经80多岁的高龄了,子女们都在市里工作,平时家中就他跟自己的老伴儿。“如果不值班的话,孩子们基本每年都会回村里来过年,下一步我打算将新房子装修一下,过年孩子们回来都能住得下。”高大爷欣喜地说道。

  相比赵阿姨和孙阿姨,高大爷在这个四面环山、地处石岩沟和刘家峪沟交汇处的小村落生活的时间更久。“我在村里住了10多年了,之前是住在山沟里,虽然这地方经常发大水,但我对这个生活了几十年的地方感情还是非常深厚的。”

  高大爷表示,由于地势原因,沿河口村每到汛期都面临着严峻的抗洪防汛压力,2017年和2023年的泥石流、洪水是让他最为记忆犹新的两次灾害,也正是因为有了2017年“6·18泥石流”的灾害经历,政府和村里对每年的防汛工作都十分重视,撤离工作非常及时。

  “几次灾害中,村子里的人员都没伤亡,看着情况不对村里就会安排村民及时撤离。”高大爷表示。

  站在新居中,孙阿姨向装修师傅细述装修蓝图,同时满怀期待地向记者分享了她对未来的设想。

  她憧憬着开设一家民宿,利用沿河口村丰富的自然风光和浓厚的文化底蕴,推出地道的东北铁锅炖,以此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实现自己和村民共同富裕的愿望。“政府考虑到我们的损失,鼓励开设民宿,这不仅是一个恢复的机会,也是带领村民致富的途径。”

  根据斋堂镇政府介绍,未来的沿河口村将以其独特的“三岔口”文旅资源BOB半岛,朝着一个生态宜居、产业繁荣的目标前进。从红色历史到乡村旅游,沿河口村将转身成为北京门头沟地区的一副生动的“富春山居图”,揭开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在京西深山的怀抱中,阳光温暖地照耀着一排排崭新的房屋,标志着沿河口村新的开始门头沟区首个整村异地安置项目的落成。“住上新房子,过上好日子”,村民们的心声映衬着他们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遭受“23·7”极端强降雨的沿河口村曾面临严峻挑战,96宗宅基地119户199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岌岌可危。面对此情此景,门头沟区果断采取措施,启动整村搬迁,中建一局扛起了重建的大旗。

  为了加快重建步伐,确保村民能在冬季之前搬进温暖的新家,中建一局采纳了模块化箱体结构设计技术。这种装配式预制混凝土结构的箱式模块房,通过工厂化生产和现场快速组装,大大缩短了建设周期。

  “之所以最终采用装配式建筑,是因为我们希望以最快的速度建造BOB半岛,让老百姓能够在春节前回到家中,过一个温暖的冬天。”中建(天津)工业化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永敢解释,正常的建设进度下BOB半岛,沿河口村的96户安置房需要1年时间建成。然而,为了让部分投亲靠友的村民们能在春节前搬进新家,这个项目仅用了3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

  装配式建筑的优势不仅在于大幅提升建设效率,同时也确保了建筑质量。据介绍,一栋170平方米的房子通过预制模块的快速吊装和焊接,半天时间内就能完成主体安装。

  事实上,装配式建筑不仅代表了技术进步,更象征着建筑行业向工业化转型的重要一步。

  “这批房屋全部在工厂智能化生产线上完成设计和制造,不仅建造时间更短,且比自建的砖混结构房屋更为结实。”李永敢补充道。这种全装配预制混凝土模块结构具有标准化、多组合、地上地下结构全装配干式连接的特点。每一个部分,包括卧室、厨卫,都预先在工厂完成生产,运到现场后通过机械吊装到位,大大缩短了施工周期。

  而且这些装配式建筑坚固耐用,能够抵抗地震和洪水,代表了对传统建筑方式的一次革命。“绝对比我们现在住的房子更结实,未来无论遇到什么灾难,我们的新家都能坚如磐石。”赵阿姨充满信心地说。

  从质量和后期安装等方面来看,装配式建筑与传统的现浇模式相比,无疑拥有显著优势。

  通过中建一局自主研发的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模块结构和PC数字空间-生产运营管理系统,实现了智能化生产和全流程质量管理追溯,包括生产全过程、质量和成本的全面追踪。“我们会在构件里埋入二维码或芯片,通过扫描就能知道该构件的所有信息,实现精确的管理和跟踪。”李永敢介绍。

  仅用41天,96户安置房的654间箱体结构就完成了现场安装,及时为村民们提供了温暖的避风港。

  新村落已经矗立,显现出勃勃生机,其间错落有致的老核桃树不仅为村庄增添了几分古朴的气息,也成为了斋堂镇规划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些树木不仅承载着村民深深的乡愁,也被巧妙地融入到村庄的文化旅游产业中,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绿色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