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中的“懦夫困境”:去库存和市场饱和BOB半岛
栏目:公司新闻 发布时间:2024-02-12 13:18:09

  BOB半岛2022年房地产业经济数据全面走低,其中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10%,为1999年以来首次下降。

  根据统计局上个月公布的数据来看,2022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3万2895亿元,比2021年下降10%,其中住宅投资下降9.5%,这是自1999年以来的首次下降。

  在房地产销售方面,2022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比上年下降24.3%,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26.8%;商品房销售额13万3308亿元,下降26.7%,其中住宅销售额下降28.3%。

  截止2022年末,国内商品房待售面积5亿636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0.5%,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增长18.4%。

  反映房地产市场形势的全国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去年12月份为94.35,属于较低水平;这一指数2021年12月为100.28,自去年2月录得全年最高的96.87后持续走低。

  尽管我们都知道,早在2022年下半年就陆续出台措施提振楼市,但国内房地产开发商去年的盈利仍进一步恶化,低迷的房地产市场,或将重创未来经济的发展潜力。

  房地产作为市场经济的支柱部分,一度占据国内GDP的近四分之一,如今的一些提振房地产的措施依然难以奏效BOB半岛,这或许水平,房地产可能已经真正走到了一个尽头。

  而由于房地产自身的特殊性,早在此前的文章中我就曾说过,对房地产市场而言,它只能增长,而不能下滑,一旦下滑,所引起的连锁反应和蝴蝶效应,极有可能会威胁宏观经济的结构性。

  根据彭博社周一的报道,在60家已披露去年业绩报告的A股房企中,整体亏损的房企达到36家,占比60%,该比例为2016年以来的最高值。

  与此同时,亏损扩大、由盈转亏或净利润同比下滑的房企有41家,恶化面占比约68%。

  自恒大债务危机以来,中资地产业流动性危机就在市场掀起巨浪,境内外债券违约、股价下挫,以及2022年的“停贷潮”,都一度让房地产行业深陷泥潭。

  细算起来,其实早在2016年房地产市场的增速已经疲软,当时由于城镇化的进程和刚需的耗尽,房地产的增量已经到头,许多房企开始面临阵痛,李嘉诚李超人也是在那一年前后撤离大陆的。

  2015年底,全国房地产库存高达7.18亿平方米,李嘉诚也正是在这一年“跑路”的;随即,为了拯救房地产业,也为了改善住房条件,住建部于2016年启动了“棚改货币化”。

  住建部预计完成棚改大约需要6万亿资金,因此这导致三四线城市的房价又上涨了一波,一直到疫情前后,这可以说是房地产市场的最后一波席卷了。

  如今,房地产再度面临阵痛,但今天房地产所面临的问题,几乎已经没有新的办法去应对了,因为棚改也完成了,剩下就只能在降低房贷利率、降低购买条件上面下文章。

  表面来看,房地产的问题是需求和市场关系之间的失衡,但背后的底层原因,更多的是金融层面的。

  一方面,房企无序拿地扩张进行投资建房;另一方面,随着房地产市场的越来越大,许多企业坚信自己“大而不能倒”,在放贷拿地建房的循环中,他们愈加非理性,众多的房企扎堆建房拿地放贷,这就让金融系统面临一个不放也不是,放也不是的局面。

  而2015年开展的房地产“去库存”,背后的本质就是为这些无序扩张的房企去买单的行为。

  2015年底,我国的房地产库存为7.18亿平方米BOB半岛,去库存去了这么多年,一直到2022年末,我国的房地产库存依然还高达5.6亿平方米。

  近十年时间,房地产市场已经在上涨,但房企拿地建房的速度也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意思,房地产涨了多少年,库存依然没有太大的变化,只不过是少了一亿多平方米。

  博弈论纳什均衡中有个“懦夫困境”的经典案例。在单行道上,两辆高速行驶相向而行的车,谁都不让谁,必然车毁人亡;博弈的结果是胆小的一方让道。

  而今天的房地产金融市场就如同一个拥堵的交通路口,一头是中央银行,一头是堵塞在一起、越聚越多的套利机构,交易者会想当然地认为,他们“大而不能倒”,因此从来不会后退。

  拿现在房地产市场所面临的问题来说,为什么房地产市场一旦降温了,一旦冷起来了,就需要政策去刺激楼市,去放宽限制鼓励人们买房?

  房地产的问题不单单是房地产自身的问题,这其中还牵扯到金融市场的稳定性,以及债务违约所引发的违约潮等大问题。

  就拿房地产如今的库存来说,这5.6亿平方米的库存,就相当于堆积在仓库卖不出去的衣服一样,时间拖的越久,对生产商来说,资金压力就越大。

  房企的运行逻辑,本质上也是靠着现金流去维持的,更何况许多房企背后还有数量不菲的债券、放贷机构等等,如果房企的现金流跟不上,库存压力大,就极有可能出现第二个恒大、第三个恒大。

  这样的企业越多,对金融市场的风险性就越高,金融市场一旦出现系统性风险,就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吸引到实体行业的千千万。

  因此,今天房地产市场不仅仅是大而不能倒,甚至就连成交量下降,楼市低迷都不行,哪怕去存库是一条艰辛的道路,甚至是不可能完成的道路,也只能硬着头皮去走,这才是最可怕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房地产裹挟了整个宏观经济,让金融市场不得不跟着房地产走,不得不提振楼市,而不是顺应市场本身。

  哪怕是平均算到我们每个人的头上,那平均下来14亿人还能够分到0.4个平方,而在今天,在房地产市场已经如此饱和的今天,依然还有5.6亿平方米的库存需要去解决,这还不算许多投资属性的商品房。

  但就像我们在前面所说的那样,如今的房地产市场早已经“大而不能倒”,只能前进,而无法后退,房地产不仅裹挟着金融市场,也同样裹挟着宏观经济。

  如果和去年相比,今年的经济、消费、房地产数据肯定会向好,这是因为去年表现实在是太差了,但如果我们的目光稍微长远一点,我们就会知道,不管房地产如何去刺激,除非脱离了市场经济的基本面,否则楼市很难再有一个长期向好的表现,这是由需求去决定的。

  追根溯源,2015年也许是解决房地产最好的一年,未来也不会再有这么好的机会和时机,一旦错过,可能线亿平方米,当时的房价还不算很高BOB半岛,但去库存和棚改货币化,的确让房企又获得了一波空前利润,也让房地产市场变得更大了。

  今天房地产市场的库存一样还有5亿多平方米,这一部分库存,如今已经很难去掉了,这让房企的现金流越来越吃紧,成为了压倒许多房企的最后一根稻草。

  但在人口下降、市场饱和的情况下,我们只能去刺激人们的买房需求,但这种刺激,在很大程度上又是否是饮鸩止渴呢?

  如今消费者已经逐渐理性,意识到了房地产本身存在的风险和问题,这导致今天刺激楼市的成本本身也越来越大,取消限购一类的措施,已经很难激起人们买房的欲望。

  加上大多数家庭也没有这个能力买房,因此要想刺激楼市,就必然要付出更大的成本,例如减免更多的房贷利率,以及更多的购房优惠等等。

  我想,这也是令高层烦恼的地方。一方面,房地产的背后代表着“大而不能倒”的房企,一旦倒下会对金融市场的稳定性造成极大的影响。

  但另一方面,房地产市场的饱和,以及经济增速的放慢,都降低了人们的买房热情,在如此两难的选择中,也只能是硬着头皮刺激楼市。

  “既要牛儿不吃草,又要牛儿耕地好”,这种既要又要的想法,最终可能会导致我们出现日本那样的情况,即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一直到今天的停滞状态。

  日本失去的三十年,不是说日本倒退,而是说日本站在了原地,没有更差,也没有更好。

  早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日本的人均GDP已经高达三四万美元,到了今天BOB半岛,日本人均GDP还是三四万美元,这被称之为失去的三十年。

  我们的人均GDP目前是一万多美元。日本的优势在于,在经济泡沫破灭之前,日本已经走到了正轨上来,这导致哪怕是今天的日本年轻人成为“废宅”,在某种意义上也不会过得更差。

  眼下,房地产所面临的问题,一方面是去库存对房企造成的现金流压力,房企不能出现问题,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危及金融市场的结构性。

  另一方面,房地产市场的饱和已经开始影响到消费和第三产业的支出,人们的负债越来越大,但又不得不继续刺激楼市,以维持房企的生存。

  或者说,这是一个博弈论纳什均衡中的“懦夫困境”;狭路相逢勇者胜,唯一的问题仅仅在于,我们是否有足够的勇气去承担选择所带来的后果。

  作者:罗sir,新青年的职场内参。关心事物发展背后的逻辑,乐观的悲观主义者。关注我BOB半岛,把知识磨碎了给你看。